萨满文化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萨满神帽和萨满神服中鹿文化的运用来深刻解释驯鹿在鄂温克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后探讨在萨满祭祀过程中鹿图腾的表现。从而揭示萨满教中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人民生活的祈福,对萨满文化的传承。

萨满文化

鹿图腾

摘要:萨满文化以人为载体的活态传承特点,使其同很多优秀而珍贵的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流逝、民族老人的相继离开,而面临着濒危与消亡的危险。因此,研究记录并保存萨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萨满服饰中的鹿文化。萨满文化中萨满服饰最具代表性,而在萨满服饰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鹿文化。首先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探讨了,在萨满文化兴盛的地区,鹿图腾出现的原因。其次,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萨满神帽和萨满神服中鹿文化的运用来深刻解释驯鹿在鄂温克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后探讨在萨满祭祀过程中鹿图腾的表现。从而揭示萨满教中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人民生活的祈福,对萨满文化的传承。

一、萨满文化兴盛的地区性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是一种起源较早、持续最久远的原始宗教文化。在我国北方有12个民族信仰萨满教或至今仍保留其习俗。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他们敬“火神”、“月神”、“树神”等神灵来保佑氏族部落不受天灾,狩猎和捕鱼时能够有所收获。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人类在趋吉避凶本能中产生的畏与敬的思想意识。

萨满文化

传统的萨满

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一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播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分布在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地;这些地区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满族是一个悠久的渔猎民族。

萨满族人们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狩猎和捕鱼生产历来是萨满教人民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他们依赖于自然而生存的现象贯穿于其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由于萨满教人民自古生活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萨满教便是在对自然力的恐惧与对生存攸关的自然力的感恩的情感下产生的,而萨满服饰的独特造型及其工艺则发端于人对自然力的人格化想象再创造。

萨满文化

鹿的图腾

驯鹿生活在苔原、林区、荒漠、灌丛和沼泽等气候寒冷的地区,在古代鹿皮可以拿来抵御冬天的寒冷,而鹿的体型庞大,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所以,在氏族部落集体狩猎后,捕获的驯鹿可以解决氏族部落一段时间的温饱问题。所以,驯鹿在萨满文化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鹿的图腾

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祭祀

萨满祭神是氏族部落的重要事件,而在祭祀期间,萨满所穿的是服装萨满精心准备的萨满神服。可以说萨满身边任何一件物品,绝非毫无意义和目的的鉴赏品,而是萨满对客观世界观念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予以应对措施的警示物,是赋有一定意义和内容的符号,也是魔种生存信息的反映。萨满通过制作萨满神服将人们对驯鹿的敬仰和崇拜物化成可视化的符号,通过特定的传播情景,利用口述方式传承萨满文化。

萨满数千年来所创造与使用的各种思维意念的外在形态——寓意广泛的符号,长期以来大多数都聚集在他们神威赫赫的每一件神服上了。萨满服饰符号包括神服、神裙、神帽、胸巾、手套、护腿、鞋靴、腰带等装饰图案。萨满祭祀等神事活动中所穿挂着的所有衣式,帽式和靴袜,拭巾等上面的彩画、刺绣、贴补、裁剪、披挂、琅缀的五彩斑斓的图案与配件,可以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萨满特殊文字——诸种符号的总汇与展示。

萨满文化

萨满服饰符号在萨满文化体系中不仅起着审美、装饰、宣传等服务于宗教的功能,在当代研究中萨满服饰符号还起着记录历史,承载萨满教基本思想和观念的作用。它呈现出少数民族萨满文化的底色,而且反映出信仰者的心理意识、思想情感及价值取向。萨满服饰符号是萨满教神界的缩影。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怀特所说,象征符是人类意识的主要功能,是我们创造和认识语言、科学、艺术、神话、历史、宗教的基础,是理解人类文化和各种行为的“秘诀”。正是通过萨满服饰符号使我们顺利解读萨满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本文仅就萨满服饰中的神帽和神衣略作论述。

萨满文化

萨满神服

1.萨满神帽

《赫哲族》载:“高级萨满神帽以鹿角叉数的多寡而分品级的高下,鹿角的叉数分三叉、五叉、七叉、九叉、十二叉及十五叉。河神派神帽上鹿角左右各一枝;独角龙派左右各二枝;江神派左右各三枝。”萨满神帽由帽头、帽角和角带所构成。帽头通常用鹿皮制作,帽头的形状与现代实用的帽子形状无大异,近似于半球形。

帽角是用金属片剪切成类似于鹿角的造型,缝制在萨满神帽上。萨满通过每支鹿角杈数的多寡来区分品级的高低。杈数越多,萨满的本领就越大。

神帽上的飘带有布与熊皮两种:布做的飘带长短不一,带的颜色亦不一,包括各种各样的颜色。飘带有两节的也有三节的,各节的颜色也不同。在帽后有一条很长的布带,约为其他布带的两倍,带稍系一小铃铛,这个布带叫做‘脱帽带’,因为萨满脱帽的时候,是不能把神帽直接放到炕上的,必须有人拿住脱帽带,萨满用一小木棒打鹿角,将帽打下,那拿带子的人立刻把帽子提起来,不使萨满神帽坠地。帽的前面正中有小铜镜一面,他的功用是保护头,所以叫做护头镜。此外,神帽鹿角中间会用铜或铁做后只鸠神,两旁又各有一神,有时帽上还会挂有求子袋。”《果尔特人》载:“神帽的制作如下:在通常的帽子顶上缝上熊、狼、狐狸和貉的毛皮带,这些皮带下端长及萨满背部和肩部,上端系结在一起,高高耸起,使萨满显得高大。”

神帽主要作用是区分萨满的等级。萨满神帽的造型就像山林里的鹿的角,越年长,鹿角的杈就会越多,地位越高。

之所以选鹿作为基本造型的标准,与萨满信奉的鹿神有着直接的关系。赫哲族的伊玛堪中讲到这样一个传说:一位赫哲猎人的妻子在山上遇到了一只受了伤的老虎,她替老虎处理了伤口,并拔掉了爪上的木刺,老虎为了报恩,经常给她的家衔兽肉。她的家人为了感谢老虎,用野鹿祭供老虎,就这样老虎与猎户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后来猎户打猎非常顺利。所以赫哲人坚信,鹿神可以帮助他们求神驱鬼、消灾祈福、人丁兴旺、渔猎丰收。萨满在祭祀活动中,充当着鹿神的角色,与众神沟通,并且祈求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野外跳神时,要戴神帽。据说,萨满跳神后,很难摘下神帽,有时连带头发都拔下来。”又戴:“神帽是萨满法力的象征。只要戴上神帽,他就是其所领神灵的仆人,是对手的强大敌人,因此神灵才坚持不让他摘下神帽。”《萨满》载:“那乃神帽的整个外形是有角的。从正面看是鹿角,在鹿角中间是一只带有长尾巴的铁鸟。鹿角可以帮助不同的哈拉(氏族):在鹿角叉里栖身着不同氏族的色翁(神灵),他们效力于各自的氏族。在帽子的前额上垂有二个小铜镜,它的功能是当送魂萨满在下界行走时,为他们照亮道路。在帽子的前部缀有一块玉石或一个小铜镜,当萨满进入下界时,起保护作用或变成狗,引路和拉雪撬。缀在神帽上的小铃铛,是据说当萨满进入下界时,能变成各种小鸟以帮助萨满。” 在萨满的世界里,很多动物都有灵性。小鸟作为一种萨满的信使,是连接萨满神灵和天神一种媒介。

2.萨满神衣

萨满服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选用的材质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在赫哲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时,穿着的衣物主要来源于兽皮,三江流域的原始森林物资丰富,受到信仰的影响,他们会选用龟、蜥蜴、蛇等动物的皮制作萨满神衣。在原始森林中,鹿是他们的重要的生活资料。赫哲族还会用鹿皮剪成龟、蛇、蜥蜴、蛙等动物的图案缝在萨满服上,因为赫哲族认为是这些动物是自己的保护神。它们作为辅助神在萨满进行祭祀活动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蛇和蜥蜴,是帮助萨满寻找病人魂魄的神。

鹿的体型相比龟、蜥蜴、蛇、蛙等动物要庞大,所以,萨满会用一整张鹿皮来制作自己的神服。他们会模仿鹿的骨骼构造,在胸前缝制鹿的肋骨,鹿的胸部比较宽广。有13个胸椎,每一胸椎左右各有一根肋骨,即共有肋骨13对。在肋骨下还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铜片,来代表鹿的肚脐。在手臂处有鹿的上肢骨以及关节部分。袖子的下部被修剪成密集的流苏形,用来模仿驯鹿的鹿毛。早期的萨满文化虽然没有成型的文字,但是,历代的萨满在萨满神衣中利用了驯鹿的皮毛和骨骼组织,并模仿驯鹿的身体构造进行的非语言符号亦是对萨满文化的一种传承。

萨满教所信奉的神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动物。萨满试图借助它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将它们随身携带。另外,被鱼皮和布替代了的狼皮、獾皮,虎、龙、蛇等,与衣服上的纹样一样,是萨满随身携带的辅助神。就比如狼可以给死者送魂时领路,虎可以请来帮助萨满作战。凶猛的老虎狼,蛇等被当做守护神纹在萨满神服上,反映出原始萨满对征服大型猛兽的英雄行为的赞颂和推崇。通过用它们的皮或是形象直接附着于衣服上,将恐惧转变成崇拜。

 


三、文化的延续

原始的萨满文化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口述历史成了萨满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萨满仪式两三年举行一次。萨满祭祀仪式之前萨满就采用口述来传承自己民族部落的历史。

驯鹿是鄂温克族人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在萨满仪式前,鄂温克族人会虔诚地把最肥美的驯鹿宰杀,并将它们作为祭品献给心目中的神。

祭祀的时候,他们会把驯鹿的头放在东面,四个蹄子放在后面的两侧,再把驯鹿各个部位的肉也一点一点的摆放。祭祀结束后,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驯鹿肉,有趣的是,他们在吃的过程中不会进行谈话,因为他们认为,驯鹿也是有灵魂的,也就是它知道自己被人吃掉,是会伤心的。所以在吃的过程中,不时地会有三两个女人发出小鸟啾啾鸣叫的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驯鹿知道,不是人类在吃它,而是小鸟在吃它。

萨满在祭祀时会有明显的仪式性、程式化和符号化。长时间的传承,使得萨满族的历史能够流传下来,他们在祭祀过程中,也会通过舞蹈,音乐等方式实现与神灵的“沟通”。

古代萨满祭祀流传至今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出现了家神祭服和野神祭服。

家神祭服

家神祭是一种依据清廷颁布施行的满洲祭典而行的祭礼。相比较早期的祭祀,这种家神祭祀更为简化和规范。同时,萨满服饰也注入了新的元素,家神祭服的上身成了白汗衫,下身是天蓝色或黄色等布裙,裙加绣边、系带,非常简单。在满族传世的许多文化遗产中,都证明先时的萨满服饰要古朴、丰富得多。如在《两世罕王传》、《乌布西奔妈妈》等传世长篇口碑中,萨满的上身白光耀眼,它是由羽毛编成的羽服,或用东珠串编的光服,它们代表着光明,飞翔遨游全*太阳光芒,天光一色。萨满灵魂飞天,在向各神求拜的漫漫行途中,绝非一片坦途,它要和很多恶魔、和一些对立的神灵进行战斗,比如它要时刻提防本领高于它的穹宇外神的袭击。由于它身上雪亮的白光成为保护色,常使对立者无可奈何。阿布卡赫赫身披白光,恶魔耶鲁里被光羽迷惑,终不识追逐对象在何方。在后世的一些萨满舞蹈中,这种装束仍有遗迹。老萨满狂舞古代狩猎、出征打仗、踏歌的情景,袒胸露背,身挂鹰钥,兽皮裸身,连跳带唱,如醉如痴。

野神祭服

野神祭是相对与家神祭来说的,野神祭保持部落祭俗,野神祭的萨满服饰就较为古朴。基本是上身衣满族对襟汗衫,下身衣裙,上身大多为白色,下衣裙色调不定,多以颜色艳丽绸缎制作而成,在野神祭服上通常会镶嵌图案,周边会有精绣彩花,比日常衣饰做工精细,雕琢细致。人们还主要在裙子下摆上下功夫,绣缀海水、云朵等纹饰。

萨满文化

 

原创文章,作者:苦修师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6806.com/?p=18017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下午9:39
下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下午9:44

相关推荐

您好,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